今年以來,郁南縣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省、市人大常委會部署要求,持續強化人大代表工作,著力夯實履職基礎,促進雙向同頻聯動,以“4383工作法”精心組織實施“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動員“四級代表”齊行動勤履職、建立“三種機制”辦好代表建議、開展“八項行動”全方位聽民意獻良策、堅持“三個目標”求實效,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開展調研視察提出高質量建議,更好地推動民聲轉化為民生、良策轉化為政策,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郁南實踐。
“一夯”——夯實代表履職基礎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的意見》、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建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高質量推進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建設和工作的行動方案》)等要求,全面推動人大代表聯絡站行政村全覆蓋,抓好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常態化運用。
(圖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潘慶林到都城鎮調研人大代表聯絡站建管用情況)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縣共建成代表聯絡站200個。其中中心聯絡站16個、片區聯絡站58個、行政村級聯絡站125個、省際聯絡站1個;建成聯絡點223個、優秀縣人大代表工作室2個。形成中心聯絡站、片區聯絡站、行政村級聯絡站、聯絡點、代表工作室“五位一體”的立體網絡陣地體系,實現了人大代表聯絡站行政村全覆蓋,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轄區內1290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全部安排進駐聯絡站。
“二聯”——縣鎮人大常聯動、代表選民常聯系
堅持縣鎮兩級人大同頻共振、聯動履職。探索推行以“三定”“三亮”“五勤”“三滿意”為主要內容的“3353”基層人大履職新模式。通過建立“黨委定方向、主席團定計劃、聯絡站定方案”和“選區亮代表、門前亮身份、述職亮履職”工作機制,推動代表“勤學習提素質、勤入戶聽民意、勤思考提建議、勤監督促辦理、勤問計強履職”,讓代表履職更有抓手、更有方向、更有動力,激活基層人大工作一池春水,實現“黨委滿意、群眾滿意、代表滿意”三個目標效果。
(圖為平臺鎮各級人大代表視察風貌帶建設情況,并與鎮長面對面座談交流)
堅持省市縣鎮四級代表混合編組、多向聯系。落實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聯系選民制度,創新“混合編組、聯動履職”模式,將各級代表按照熟悉領域、行業、專業等混編為不同的代表小組,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如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工作專題調研、視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等活動,圍繞專項工作,邀請專業領域代表參加,提出專業化建議,推動深層次問題解決。健全民意表達機制,暢通民意反饋渠道,積極鼓勵各鎮探索代表聯系服務選民的履職新模式,深入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紓民困。如大灣鎮創新開展“隨機走訪、入戶夜訪、開門接訪、上門回訪”的“四訪”活動,縣人大常委會以此實踐經驗為藍本,在全縣全面推廣。南江口鎮人大結合實際將主席團成員聯系代表、代表聯系選民的“雙聯系”機制,拓展為主席團成員聯系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聯系人大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人大代表代表聯系政府部門的“四聯系”工作機制等,進一步打開代表知情知政、服務群眾新渠道。
(圖為大方鎮人大代表開展夜訪活動,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三躍”——群眾踴躍提意見、代表踴躍聽民意、部門踴躍辦建議
群眾踴躍提意見。群眾走進聯絡站找代表“傾訴”已成為一種常態,“有事找代表”也逐漸成為了群眾的一種習慣。今年“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各級人大代表集市擺攤聽民意、進村入戶訪民情、進園入企聽心聲,把聯絡站“搬”到街巷上面、“流動”到村民家中,“延伸”到企業里面,進一步拉近與選民的距離,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收集社情民意“最后一米”。如組織開展的“人大代表集市聽建議 綠美郁南齊參與”擺攤納民意活動,形式既新穎又接地氣,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圍觀”參與。人大代表現場分工配合,一部分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向群眾普法,派發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一部分當好社情民意“記錄員”,聽取選民群眾心聲,做好登記,及時整理反饋,群眾參與熱情高漲,代表履職成就感滿滿。截至7月21日,各鎮組織開展的設攤聽民意活動中,人大代表接待群眾咨詢4580余人次,派發森林法等宣傳資料6500余份;收集群眾意見930多條,形成意見建議185件,涉及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污染治理等方面。其中,7月21日當天都城鎮人大組織開展的“人大代表集市聽建議 綠美郁南齊參與”擺攤納民意活動接待選民758人次,收集群眾意見138條,形成建議47件。
(圖為都城鎮人大組織開展“人大代表集市聽建議 綠美郁南齊參與”擺攤納民意活動)
代表踴躍聽民意。今年的主題活動郁南縣開展“八項行動”,充分統籌考慮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代表履職參面和收集意見建議覆蓋面,堅持“1+N”主題選取模式,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深入推進綠美郁南生態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三個一”活動目標:即“各鎮人大負責同志帶隊開展1次以上活動、各代表小組形成1條以上的高質量的建議、推動解決1個以上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縣處級領導干部帶頭進聯絡站與人大代表、基層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聽取民聲、回應關切。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綠美郁南生態建設 人大代表與縣長面對面”座談交流活動,政府匯報、代表提問、部門回應,有效搭建民意表達平臺,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促進部門正視解決問題,為建設綠美郁南“把脈開方”。各級人大代表走進聯絡站、走進企業、走進農戶,沉下去聽、動起來干,真正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如建城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常態化“開門接訪”,設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日,廣泛聽取建議、善于匯集民智。今年聚焦黃皮節重要節點,建城鎮人大組織開展“我為綠美郁南建設獻一策 人大代表接待群眾座談會”,聽取選民關于黃皮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邀約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到會應答,把小小聯絡站拓展成為集產業發展交流、市場供需信息、種植技術推廣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平臺,助推黃皮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為建城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我為綠美郁南建設獻一策 人大代表接待群眾座談會”活動現場,縣處級領導和人大代表聽取群眾意見)
部門踴躍辦建議。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建立“微事建議馬上辦、一般建議速交辦、重大建議監督辦”三種機制,切實辦好代表提出的建議。縣、鎮人大按照職能范圍,將收集到的建議及時分別轉交縣、鎮政府辦理。部門相應建立了“接單即辦、現場協辦、聯合會辦”建議辦理機制,靈活采取有效措施,制定針對性方案,高質高效辦理代表建議。對人大代表通過電話、微信、粵政易等渠道“實時交辦”“線上交辦”的建議,部門快速響應,第一時間與代表溝通、第一時間到現場協調、第一時間抓好辦理落實,與代表、群眾面對面定方案、定措施、定時限,并積極爭取資金資源、統籌力量組織實施,切實把建議辦到群眾心坎上。如,縣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升級縣城西寧湖、九星湖、吉祖湖、錦秀湖燈光的建議》,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召開工作協調會,邀請相關人大代表到會聽取意見建議,落實辦理方案,與縣城“四提補短板”行動統籌起來推進,進一步提升縣城美麗宜居環境。東壩鎮人大代表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圩鎮居民門牌號的建議,得到鎮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和快速辦理,為386戶社區居民免費上門安裝門牌號,送快遞、送煤氣、維修上門服務等,更容易“找對門口”了,裝好“小門牌” 解決了群眾“大煩惱”。桂圩鎮群眾反映桂圩片街區垃圾桶太少的問題,代表現場調研并協調鎮環保辦辦理,不日一批新的垃圾桶便被分配到圩鎮大街小巷,贏得了群眾一致好評。千官鎮人大代表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灌溉用水難題,深入實地調研,將灌溉渠需要疏浚、修復的情況進行匯總,提出建議交鎮人大辦轉鎮政府辦理,部門迅速行動,疏浚灌溉渠近3000米、修復水渠300多米,解決了260多畝農田灌溉用水難題。
(圖為九星湖、西寧湖夜景)
隨著履職平臺不斷拓展、履職機制不斷完善,代表履職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持續提增,新時代人大代表工作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接下來,郁南縣人大常委會將繼續深化兩級人大同頻、四級代表聯動履職模式,堅持民呼我應、上下連通、鋪路搭橋,真正做到反映民盼、代表民心、匯集民智、解決民憂、惠及民生,用生動實踐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以高質量履職助推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