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郁南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縣文化圖書和博物館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七夕”巧捏面塑過七夕 魅力文化有傳承——手工體驗活動圓滿結束。主辦方邀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面塑藝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蔡金月帶徒唐汝嵐(廣州美術學院在讀生)到縣圖書館開展為期7天的捏面塑培訓,讓青少年學生在暑假期間能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傳統藝術的魅力。
蔡金月和唐汝嵐輪流為學生上課,帶來精彩的“面塑藝術”展示。只見他們將著了色的面粉(或粘土)不斷地捏、搓、揉、掀,再用美術刀精巧地點、切、刻、劃……不一會,牛郎、織女形象的公仔就活靈活現,巧手再現“鵲橋相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不僅能近距離觀察到作品的創作過程,還能親身嘗試,學習制作牛郎織女愛情故事卡通面塑。僅僅用粘土就能創作出一件藝術品的驚喜,讓同學們參與的熱情持續高漲。唐汝嵐老師運用電子屏幕結合實物展示的方式,也讓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其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有趣的藝術品制作講授,更讓同學們沉浸于面塑藝術的魅力中,對面塑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縣文化圖書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非遺活化利用,結合傳統文化宣傳是“文化+教育”的一次成功探索,不僅讓青少年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知識,更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本土非遺的認同和熱愛。今后將繼續策劃舉辦更多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活動,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創新服務的途徑,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