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郁南縣統計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結合統計工作實際情況,推動依法行政、依法統計,強化法治宣傳,深化執法監督,夯實防懲責任,充分發揮法治對統計工作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為推動全縣統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統計法治責任
一是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工作實施方案》,局黨組書記、局長年終圍繞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法律法規學習宣傳、重大事項依法決策情況等進行述職述法報告。二是組織推動縣政府各有關部門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計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統計造假屢禁難絕專項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推動部門學習中央《關于更加有效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的意見》《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規定》等統計法律法規,召開統計法治工作會議,對全縣各鎮、各有關單位學習統計法律法規,傳達學習了國家統計局查處的重大統計違法案件的有關通報文件精神,要求各鎮各有關單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保持高度警覺警醒,自覺從統計違紀違法案件中吸取教訓,深刻認識統計弄虛作假的危害性,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形成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事業觀和權力觀,堅決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始終扛牢扛實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的政治責任,扎實做好統計基礎工作,確保統計管理嚴格規范,全面提高統計工作水平。三是組織并強化本機關學習統計法律相關知識,通過黨組中心組學習和“三會一課”學習共開展專題學法集中學習。圍繞“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的法治工作主線,認真研究統計法治工作要點,按《郁南縣統計局“八五”普法規劃方案》,全力推動統計普法向縱深發展。
二、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工作
一是加強統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以統計造假屢禁難絕專項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對本轄區55間入退庫企業(項目)進行自查自糾,重點核實入庫單位行業劃分是否正確,申報材料特別是稅務材料是否真實,是否達到規模(限額)以上標準等。結合各專業核查任務,針對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商品銷售額等重點統計指標,用計算機程序自動核查、相關數據對比核查、綜合數據校驗核查等方式,對源頭數據質量進行全面核查;采用現場核查、電話核查、問題線索核查等方式對162間企業(項目)進行專項數據核查。二是開展雙隨機執法檢查,聯合市場監管局隨機抽取轄區內的13家企業(項目)開展了雙隨機執法檢查,對企業提供的統計資料真實性進行檢查,并宣傳了統計法相關知識。
三、夯實法治基礎工作
一是嚴格執行各專業統計制度規范。在日常統計工作中,嚴格貫徹執行統計規章制度,推動全縣統計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從嚴管控數據質量嚴格落實《統計法》,全面規范各專業數據生產流程,從統計調查、數據采集、審核、評估、反饋及數據質量查詢等環節,進行“全流程”質量管控。二是持續推進基層統計“7個一”規范化建設工作。加強對各鎮的指導,本年驗收了6個鎮達到驗收標準,推動全縣統計基層規范化建設。三是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統計法普及培訓工作各類專業培訓。本年度共開展16次專業培訓,培訓了482人次。四是加強普法宣傳。利用憲法宣傳周、統計法治宣傳月、統計法頒布紀念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為做好“五經普”宣傳動員,充分調動調查對象參與普查的積極性,通過發放宣傳冊、集中講解、面對面宣傳的形式,現場向居民群眾和商戶講解第五次經濟普查的相關規定和開展經濟普查的重要意義,解答大家對于經濟普查知識的困惑,倡導大家支持并配合統計工作,為第五次經濟普查順利開展營造較好氛圍。
四、存在問題
一是統計普法工作仍需加強。統計普法宣傳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統計法治宣傳覆蓋面、影響力不夠,法治宣傳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需要進一步增強。二是統計執法力量不足。目前我局統計執法證的人員較少,統計執法基礎仍需鞏固,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的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三是統計法治宣傳還不夠廣,普法形式還比較單調。
五、2024年工作計劃
2024年,郁南縣統計局嚴格按照上級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繼續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統計工作的本領和依法統計的能力,嚴格開展統計監督檢查工作,切實把法治精神貫徹到統計工作中,積極做好統計監督與黨管干部、紀檢監察、追責問責等對接協調,形成全縣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高壓態勢,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推動全縣統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統計普法宣傳力度,依托統計開放日、統計法頒布日等重要節點,集中開展多種形式的統計法治宣傳活動。結合實際,對統計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及統計人員宣講統計法律法規,不斷擴大《統計法》的普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