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4年1月27日在郁南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郁南縣人民政府縣長 張春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是極富挑戰、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郁南昂首邁進新征程的關鍵之年。一年來,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全面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①、市委“248”戰略目標體系②和“365”競標爭先體系③,以及縣委“345”行動方案④,以推進“百千萬工程”⑤為主線,圍繞省委確立的“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目標任務,堅定扛起“五年再造一個新郁南”的時代重任,以“頭號工程”加快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難題,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縣鎮村一體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齊心協力抓安全、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直面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和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全縣經濟在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中穩健增長。
經濟指標持續上行?!鞍偾f工程”高效推進,“三大抓手”⑥高質量發展,“六個百億產業”⑦加快布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地,村級集體經濟提速增效,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32億元,增長3.5%,排名全市第三,較上年增速提高0.6個百分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6.9%,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1%,增速全市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2.75億元,增長3.1%,增速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57億元,增長4.8%,增速全市第二;總稅收入6.4億元,增長14%,增速全市第二;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48.42億元,增長18.5%,增速全市第二;實際利用外資人民幣8100萬元,超額完成市下達年度目標任務,是全市唯一完成任務的縣(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9億元,總額排名全市第一,財政“三保”⑧運行總體穩定有序。
勇奪多項“單打冠軍”。榮獲全國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140名,獲財政部通報表彰、省財政廳通報表揚。郁南大灣智慧園區項目榮獲“光華杯”智慧園區專題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是粵東西北地區唯一獲獎項目。獲評“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縣”,是云浮唯一上榜縣。《郁南年鑒2022》獲評第九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優秀三等年鑒,是全市唯一入選的地方年鑒。年度禁毒工作考核全市唯一獲優秀等次。在2022年度市對各縣(市、區)政府質量工作、平安建設工作、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招商引資績效評價中,我縣得分均排名全市第一。
發展和安全統籌推進。全縣干群同心,成功抗擊“泰利”“蘇拉”“??薄叭汀钡扰_風,實現了“零傷亡”防汛防臺總目標。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在我縣召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執法手冊》研討會?!?+6+N”基層治理工作體系⑨基本構建,社會治安整體防控不斷增強,平安建設根基持續夯實。全年未發生重大敏感和惡性刑事案件、重大群體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年來,我們聚力實施“百千萬工程”補短板、提質量,城鄉融合展現新面貌。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扎實推進縣鎮村一體化發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
城區承載力全面提升?!队裟峡h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省政府批復同意,城鎮開發邊界內新增1.58萬畝城鎮建設用地,在邊界外劃入彈性城鎮建設用地約3000畝,為產業提供約1.2萬畝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保障。完成3個老舊小區和5個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縣城、鎮級污水管網分別新增15.7公里、22.42公里。縣城擴容提質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大力開展縣城“十亂”整治⑩和愛國衛生運動,創文創衛等工作有序推進,城市品位明顯提升。
美麗圩鎮建設高標推進。以“1鎮10村”典型培育為突破點,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鎮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等行動深入開展,完成農房風貌提升改造1221棟,微改造2361戶。農村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全面實施,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三大革命”深入推進,完成衛生公廁建設529個,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5%以上。寶珠、通門、建城、都城、桂圩、平臺鎮在全市美麗鎮村專項競賽獲優秀獎,全縣所有圩鎮均達到“宜居圩鎮”標準。
和美鄉村建設步伐加快?!拔麝P甜鄉”示范帶建設基本完成,“絲路古韻”示范帶建設扎實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投資近3億元,用于5個“政銀企村”共建生態養殖小區及入股礦業資源項目,全縣200個行政村(社區)年集體收入均達到15萬元以上。與溫氏集團和德康公司合作發展自然村集體經濟,已動工6個項目。全縣1267個自然村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879個自然村基本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檢查驗收中考核“優秀”。
城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1.49億元,S279線等骨干道路擴建和路面改造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完成5座危橋改造,建成美麗農村路27.59公里、村道安防工程44公里。天業(郁南)冷鏈項目(一期)建設有序推進。“一江兩港區”?建設持續深化,南江口港區鴻業碼頭動工建設,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南江河(郁南連東堤段)綜合治理工程順利動工。年內新增5G基站381座。完成2022、2023年度9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一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經濟、搶機遇,“三大抓手”實現新突破。堅持以資源經濟、園區經濟、鎮域經濟為突破口,加速縣鎮村特色優勢轉化,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資源經濟穩進提質。僅用4個月成功以25.2億元掛牌出讓桂圩鎮元珠礦區,增加縣級財政實際可支配收入7.56億元。僅用59天完成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郁南段)征(租)地及拆遷工作。華潤云浮郁南潤河鄉村振興示范性復合光伏項目等17個綠色能源項目計劃總投資增至192.04億元,郁南大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預可研報告通過審查,郁南循環熱力發電項目順利動工。掛牌出讓土地548畝,收益2.49億元;出售耕地指標118畝,收益1593萬元。
園區經濟持續壯大。全年獲得新增用地指標2300畝、新增林地指標3313畝,其中:“一園三區”新增用地指標1597畝、新增用林指標608畝,降低大灣化工園區用氣成本536.28萬元,年初提前完成郁南產業轉移工業園大灣片區800畝土地平整工程,并全部落實招商項目,園區產業承載力持續提升。深化“三水·郁南”產業共建,在大灣化工產業園累計建成化工上下游產業鏈項目17個,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1家,形成以鑫國泰、晨寶新材料、霞美環保等企業為“鏈主”的三條產業鏈,園區特色產業集中、空間集聚的產業生態體系初具規模。全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6億元、增加值3.72億元,稅收收入4365.56萬元,扣除留抵退稅后同比增長22%。
鎮域經濟提速進位。至2023年底,全縣市場主體數量達2萬戶,其中“四上”企業?128個,鎮均增長7.76%;個體工商戶1.58萬戶,增長4.94%。都城鎮入選2023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百強榜。大灣、連灘、桂圩、寶珠鎮在2022年度全市鎮域經濟發展考核評價中獲評“優秀”。大灣平臺肉雞、宋桂竹海桑田、桂圩香水檸檬和通門黃金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加速發展。連灘鎮建立全省首個“零碳金融服務站”“零碳銀行網點”,創新推動全省首批“水稻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落地郁南。
一年來,我們蓄勢賦能抓項目、強保障,“三大會戰”收獲新戰果。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決戰決勝土地收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三大會戰”,全方位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土地收儲扎實推進。全年收儲土地1830畝,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22%;處置批而未供土地829畝,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21%;處置國務院大督查閑置土地504畝,完成率100%。墾造水田2055畝,完工931畝。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縣各級“一把手”外出招商170次。成功舉辦廣東云浮郁南投資環境推介會,吸引橙天新材料等企業簽約落地。全縣上報招商引資項目17個,總投資額86.98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的75億元保底任務,已前期動工項目9個。
項目建設不斷加速。30個縣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93.8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13.11%;25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0.5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19.67%,排名全市第一,其中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23.85%。郁南縣桂圩鎮沖旺嶺礦區通過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審查,批復速度創同類項目歷史之最,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一年來,我們鉚足干勁抓產業、調結構,產業發展增添新活力。錨定產業強縣目標,全力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優三產,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一產業平穩增長。克服南江洪災帶來的不利影響,完成復耕復種面積1975畝,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2.92萬畝,糧食產量13.31萬噸,我縣被評為2022年度云浮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35家,省級以上農業品牌102個,培育農業產業化組織972個。2023年郁南無核黃皮文化周,四晚點亮廣州塔,發出喊全球吃無核黃皮的邀請,黃皮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及品牌價值達50.72億元,榮獲第十二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區域公用品牌營銷獎”。
第二產業提質增效。全年新增規上企業6家,總數達59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0.1億元,增加值9.21億元,增長9.3%;工業投資增長180.6%,增速全市第一。推動17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投入技改資金達1.23億元,助力水泥、電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依托碧桂園(郁南)新型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和沖旺嶺礦區項目,集聚發展綠色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全年綠色新型建材產業產值達20.21億元。
第三產業持續向好。全縣新增市場主體2728戶,增長18.04%。總接待游客約14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10億元,同比增長8.4%。成功獲評第二批全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示范縣,國際商貿城等高端商業綜合體、商業步行街建設有序推進,中山路步行街等特色商圈持續擦亮。成功舉辦四期購房節活動,推動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負轉正,累計銷售商品房面積26.25萬平方米、銷售額9.44億元。
一年來,我們迎難而上抓改革、重創新,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堅持強化創新引領,拓寬開放通道,推動科技賦能,打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蓄勢增效,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
城鄉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承接省級職權調整事項43項,下放第二批鄉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事項37項。我縣被確定為國家級、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平臺鎮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鎮??h交投公司成為我縣首家獲得AA主體信用等級的國有企業,國企國資改革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成立規模5億元的粵科(郁南)高質量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融資體制探索蹄疾步穩。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全力做好企業服務,舉辦兩場縣長與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會,主動向社會公布縣鎮兩級政府主要領導手機號碼。打通企業融資堵點,全市首個“整園授信”?落地大灣化工園區,對入園企業整體授信50億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主動對接重大投資項目,大力推進“網上辦”“一窗通辦”“幫辦代辦”服務。對標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承接佛山對口幫扶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逐步實現全域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與珠三角地區全面接軌。
科技賦能不斷增強。高位推進“雙百行動”?,與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郁南分中心”共建協議。13個項目科技計劃獲市批準立項?!盁o核黃皮綠色種植與系列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縣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全年新增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4家(全年新增11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歐鉑利、鑫國源、豪輝瀝青3家企業被成功認定為省創新型中小企業,有效期內創新型中小企業達14家。引進市級創新創業團隊2個。鴻業建材、永光電池獲批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研發獎勵資金??萍计髽I孵化器正加快建設。
一年來,我們持之以恒抓生態、優環境,綠美郁南煥發新魅力。全面推行林長制、河湖長制,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美麗郁南提供了高水平的生態支撐。
生態建設持續推進??h林業局恢復獨立建制。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2.92%,高標準完成林分優化2.45萬畝,各類林木撫育3.08萬畝。年內開展義務植樹活動48場,種植綠化樹種1.4萬余株,改造提升高速公路森林景觀林帶9公里。完成4個森林鄉村建設以及1個綠美紅色鄉村建設。桂圩龍崗千年古香樟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獲評“廣東最受群眾歡迎的十佳國家級森林公園”。
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年內環境空氣質量指數達標率99.7%,地表水省考、市考斷面綜合指數均排名全市第一,西江水質常年保持Ⅱ類,13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類別均為Ⅲ類及以上,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100%,空氣優良率常年近100%,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深入開展非法網箱養殖專項整治,全面開展打擊毀林深耕種植南藥專項行動??h城區無害化處理垃圾填埋場整治有序推進。省級農村黑臭水體成功消除。
生態產業持續發展。投入2410萬元在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西寧湖水幕燈光秀吸引約20萬名游客慕名“打卡”。2023年郁南無核黃皮賞花季徒步活動吸引近千人參加。1條南江文化生態康養線路入選廣東夏季自駕精品線路。以“政府主導+企業投資+公司運營”模式,培育發展壯大肉桂、油茶、芳香樟等產業,發動種植油茶4041畝。探索“南藥+文旅+康養+醫療+度假”發展路徑,蒲蘆山省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有序推進。引進桂和繭絲綢等龍頭企業,全縣蠶桑產業年綜合產值達8億元以上。
一年來,我們用心用情抓民生、守初心,社會事業得到新進步。堅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辦好群眾“暖心事”,全年民生支出32.61億元,同比增加5601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3.19%,十二件民生實事總體完成。
教育發展更加均衡。都城中心校教育集團、宋桂中心校教育集團被評為市級優秀教育集團。持續推進縣實驗中學、河口中學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都城中學新教學樓和都城鎮南都學校建設,重點強化公辦中小學學位建設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增公辦學位380個、床位536個。完成大灣希望教學點等5個教學點撤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著力充實教師隊伍,全年引進、招聘公辦教師156名。堅持“五育并舉”?,推進體教融合,縣蔡朝焜紀念中學、縣實驗中學在市第六屆運動會中均獲得優異成績。
醫療服務更加優質。成立郁南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共體“六統一”管理?得到省衛健委肯定,縣域住院率提升至87.9%,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h中醫院易地新建項目、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市級以上衛生鎮覆蓋率達100%,已有8間衛生院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6間衛生院達到推薦標準。我縣成為全省12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單位之一。在實施全省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2019-2022年)中獲評全省先進單位。
人才隊伍建設更加優化。2023年榮獲2021年度全市人才驛站績效考核和2022年度全市人才工作綜合考核雙“優秀”等次。簽約引進各領域高層次人才285名,引才目標完成率達122%。為88名青年人才聘請導師,累計156名人才獲得副高級以上職稱,為歷年人數之最。全年招募“三支一扶”?畢業生52人。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舉辦多場“南粵春暖”暨“春風行動”招聘活動。全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結案率、調解成功率考核全市排名第一。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評價實現爭先進位。發放企業職工、機關養老、城鄉養老待遇111.95萬人次,發放金額約9.11億元。通過社??ɡ塾嫲l放涉農惠民補貼資金約13.37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5.81%,排名全市第二。成功舉辦全市全面推進“黨建+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工作現場會,累計建成運行37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鎮級全覆蓋。新建成5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
文旅體事業更加繁榮。成功創建廣東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首批)??h工人文化宮順利揭牌投入使用。成立郁南縣南江文化研究中心,持續擦亮南江文化品牌。郁南磨刀山遺址列入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研究重點,磨刀山遺址第一地點本體保護工程一期工作基本完工。發布《郁南文旅局長“出戰”,穿越古今讀懂郁南》等多個宣傳推介視頻,郁南旅游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成功舉辦郁南縣“新材料·平安產險杯”和美鄉村籃球聯賽(村BA)。
城鄉社會治理更加完善。郁南循環熱力發電項目“三公示”?期間取得了“零投訴、零上訪、零聚集”良好成效。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考核連續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加大逃廢債務清收力度,累計清收郁南農商行不良資產4.88億元。監測平臺系統內存量隱性債務已全部化解完畢。中央交辦的三批信訪積案化解率達100%。構建基層應急救援體系,全力推進“一鎮一隊”建設計劃,完成通門、平臺、河口鎮專職消防隊建設任務。
一年來,我們勇擔使命抓落實、增效能,政府自身建設開創新局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科學理政、為民勤政、廉潔從政,政府決策水平和施政能力不斷提升。
主題教育扎實開展。把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縣各單位完成問題整改1212個,銷號率100%,為民辦實事6762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306個,以高質量發展成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法治型政府建設全面加強。全面依法治縣實踐不斷深化,“八五”普法規劃?積極實施,建立健全合法性審核制度、法律顧問管理制度和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機制,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縱深推進,依法將縣本級901項事項的行政處罰權及與之相關的行政檢查權、行政強制權調整由鄉鎮政府行使。連灘鎮、平臺鎮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試點經驗全市推廣。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承辦市、縣人大代表建議78件、政協委員提案107件,辦復率均為100%。
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加強。創新建立縣政府工作“三大體系”?加強政務督查督辦,政府系統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全市首個“數字政府”建設運營中心在郁南揭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務服務“一號通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00%認領,94%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拓展“跨域通辦”,與湖南岳陽、廣西龍圩等多地實現共1018項事項跨區域辦理。推進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網辦率提升至95%,推出免費刻章、復印、郵遞等便民利企舉措,切實做到“真抓實干、馬上就辦、辦就辦好”。
廉潔型政府建設全面加強?!队裟峡h人民政府工作規則(2023年修訂)》印發實施,重大行政決策程序不斷優化。落實審計監督促進增收節支5593萬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加強,醫?;鸨O管、優化營商環境、土地開發、礦產資源監管等重點領域問題整治成效顯著。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有效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此外,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臺、海事、工會、畜牧漁業、氣象、地震、知識產權等工作,以及雙擁優撫、人民武裝、共青團、婦女兒童、關工委、老區建設、青聯科協、助殘救助等事業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郁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和資源要素瓶頸仍然突出;改革創新、生態保護、改善民生和優化營商環境仍需持續發力;產業結構單一,農業平臺體系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程度不高;新興產業培育不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較慢;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停車難、臟亂差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建設仍需加強,部分干部“闖創干”精氣神不足,在落實縣政府工作“三大體系”等重點工作上還存在執行力、落實力不強,主動擔當、開拓創新方面有所欠缺等問題。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攻堅克難,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特殊、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前,我縣正處于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窗口期,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機遇激發新作為!縣政府將堅持人民至上、守正創新、奮發有為,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持續以“頭號工程”力度全面攻堅“百千萬工程”,以“進”的姿態,守住“穩”的底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好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今年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七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及縣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五年再造一個新郁南”目標,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248”戰略目標體系和“365”競標爭先體系,大力實施縣委“345”行動方案,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聚力打造“大灣區生態產品供給地、粵東西北綠色經濟示范地”,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云浮建市3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總稅收入實現正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堅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中強化縣域支撐作用
堅持以大產業、大項目、大平臺為抓手,加快構建具有郁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縣域經濟增長極。
全力抓項目強平臺。堅持項目為王,將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主戰場、鎮域經濟主平臺。強化項目儲備,緊盯國家穩投資政策導向,圍繞建市30周年等重大節點謀劃推進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382.83億元的16個產業項目建設,重點推動裕能、瀚林、敏峰等新項目加快建設,加快德潤、嵩達、益泰豐、湘濤、晟峰等項目投產達效,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動工一批、投產一批”產業梯次推進格局。大力實施園區產值倍增計劃,全力推進“一園三區”擴容提質增效,力爭年內推動郁南產業轉移工業園大灣片區順利通過省復核評審。堅持“產城一體、城產融合”,加強都城輕工食品產業園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著力破解縣城“有城無產”問題;加快完善大灣化工園區周邊學校、醫院、保障房等生活配套基礎設施,著力破解大灣園區“有產無城”問題。
全力抓產業增動能。更新招商引資理念打法,探索中介招商等新模式,完善招商地圖及產業鏈圖譜,加快制定實施“六個百億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以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為牽引,推動加快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搶抓風口引進培育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預制菜等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鼓勵引導電池、水泥、機械等傳統產業往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轉型升級,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推動1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4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實施工業企業“培優扶強”工程,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和上規模,培育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1家、5億元以上企業2家,促進5家企業“小升規”?。
全力抓資源促轉化。加大財政挖潛增收力度,抓好土地出讓、采礦權出讓等非稅收入工作。持續推動土地收儲,強化項目準入管理,建立健全工業用地畝均效益評價體系。優先保障大灣化工園區簽約入園的重大項目、制造業項目用地,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力爭年內出讓1300畝土地。完成1100畝墾造水田項目建設收尾工作,穩妥推進拆舊復墾,抓好指標交易。積極壯大“礦業+”,做好桂圩鎮沖旺嶺礦區、元珠礦區項目建設“大文章”,加快推動碼頭、廊道、綠色建材產業園規劃建設,力爭年內再出讓南江口鎮天堂山礦區、桂圩鎮觀蕉坑礦區等一批“凈礦、大礦”。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利用南江口鎮1300畝土地(澤冠地塊)等存量低效用地。加快集體留用地專項規劃和推動貨幣化處置。
二、堅持強化鄉鎮聯城帶村功能,在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中塑造鎮域特色優勢
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增強鄉鎮綜合服務功能,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加快提升縣城顏值,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停車場建設、5G網絡覆蓋、雨污分流等新一輪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九星湖景觀提升工程,以及縣城一環路、二環路升級改造工程等擴容提質項目。加快打造“五館一中心”?、大型商貿綜合體、專業市場等功能集聚區。深入推進縣城“十亂”整治行動,建立市容市貌環境衛生聯席會議制度,加快整治集貿市場周邊環境及市場內外經營秩序,全力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縣、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聚力發展鎮域經濟。用心答好環境綜合整治優先題、風貌管控必答題、美麗圩鎮建設加分題、綠化美化基礎題。加快構建以縣城鎮、中心鎮為支撐,以衛星鎮為基礎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推動鎮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發展壯大連灘鎮,打造縣域副中心,推動連灘東壩一體融合發展。支持大灣鎮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動建城鎮、南江口鎮綠色建材產業做大做優做強。支持寶珠鎮建設荔枝生態經濟帶。加快推進無核黃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荔枝、黃皮、肉桂等農產品向精深加工延伸。擴大南江流域竹桑種植規模,申報郁南縣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絲綢和“以竹代塑”產業,打造南江流域絲綢經濟帶。力爭年內創建不少于1個小型農業產業園區。
高標建設美麗圩鎮。以高標準打造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建城鎮為示范帶動,選樹培育都城鎮為新的典型鎮,持續推進全縣美麗圩鎮“七個一”和“10個1+N”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拓展全省美麗圩鎮建設試點成果。加強圩鎮風貌管控,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改造提升舊民居、舊街巷。因地制宜建設美麗街區和特色公共空間,合理增加綠地,打造美麗城鄉風貌帶。深化駐鎮幫鎮扶村,繼續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美麗圩鎮建設全過程。
三、堅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縣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穩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既要扮靚“面子”,又要夯實“里子”,加強和完善鄉村治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邁出新步伐。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深入落實田長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完成上級下達耕地保護目標任務。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加快推動“政銀企村戶”共建家庭農場和“企業+自然村+能人”共建美麗牧場項目落地,力爭2024年底所有試點自然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深化拓展“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積極探索黃皮、稻米、蠶桑、肉桂、竹子、油茶“六大農產品”產業獎補措施。探索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推進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以工業化思維做大做強現代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利用冷鏈物流打通田頭到餐桌安全快速通道,做好“土”“特”“產”文章,著力構建“兩標一碼一單”?的優質農產品品控和溯源體系,打造“郁南臻品”系列公共品牌。
推動和美鄉村建設。加快建設具有南粵風韻郁南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抓好“百千萬工程”17條典型村培育,將建城鎮地心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粵北第一村”。加快健全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提升“五邊四旁”?綠化美化品質。推動鄉村振興“三帶”建設?,確保年內全面建成“絲路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年內實現行政村廁所改造提升率達到60%以上,力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0%以上,推動農村規?;┧こ谈采w率提升至75%,將平臺、建城、連灘鎮自來水廠收歸屬地鎮,實現國有化運營,讓群眾喝上“放心水”。逐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持續推進村莊綠化美化。高質量開展農房風貌管控規劃和設計,探索出臺農房風貌改造貼息貸款政策,深入開展農房風貌提升行動。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鼓勵外出鄉賢回鄉發展,調動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的主動性、積極性。積極謀劃召開縣鎮村三級鄉賢大會,搭建鄉賢回鄉獻智出力互動平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廣寶珠鎮“六個一”基層治理經驗?,發揮好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發展壯大農村社工和人民調解員隊伍,完善農村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機制,全力打造全縣15個鎮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陣地,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四、堅持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布局完善交通網絡
聯動“公水鐵”,構建交通網,持續提升區域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和綜合交通服務支撐能力。
編織“公路經濟網”。加快完善城鄉綜合交通體系,全力推進S279線郁南縣縣城過境路段改線工程等一批交通重點項目年內動工建設,推動S266線下埇村至廣昆高速郁南出口段擴建等一批主干道交通工程完成項目前期工作。接入高速公路網,配合推進德羅高速和云浮至陽西高速公路郁南段前期工作。年內完成38.34公里村道安防建設,前瞻做好農村公路單改雙(四升三)項目規劃,推進危橋改造,深化“美麗農村路”建設,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搭建運輸功能網,服務縣域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和旅游開發區,謀劃打造不同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的多式聯運交通物流樞紐,聯動“產、城、園”,提升道路交通功能附加值。
打造“西江經濟帶”。充分發揮西江黃金水道優勢,積極推進西江沿岸經濟帶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江兩港區”,加快南江口港區鴻業碼頭、都城港區建城碼頭一期工程建設,配合完成《云浮港總體規劃(2035年)》修編工作,謀劃建設疏港公路連接G80廣昆高速,依法依規推進西江沿岸碼頭整治,推動內河綠色航運發展,推廣內河船舶使用清潔能源,加強港口與船舶污染防治。加快推進沖旺嶺至羅旁長膠廊道和元珠礦區北線廊道建設,構建礦區——碼頭綠色經濟通道。
培育“高鐵經濟圈”。放大高鐵集聚擴散效應,加速資源集聚、要素流動、動能積蓄。積極參與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建設,探索與高鐵沿線市縣互拓“飛地經濟”?,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推動南廣高鐵郁南站配套商貿物流園區建設,形成高鐵經濟帶交通樞紐。充分發揮“一縣兩站”高鐵紅利,加強常規公交與高鐵站、客運站、景區等接駁銜接,強化集疏運功能,實現“交通+旅游”融合發展。
五、堅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東融西接”新格局
自覺在服務對外開放大局中找準定位,以改革破難題、向開放要動力,激發創新活力,以新發展理念促進高質量發展。
激發改革動力。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健全全縣空間規劃體系,探索創新規劃實施機制,推動城鄉資源有序流動、合理配置。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深入落實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一對一”服務工作機制,持續開展縣長與民營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會,抓好涉企惠企政策宣傳,拓寬溝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優化開辦企業全流程辦理。推動設立代建中心,提升政府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推行園區幫辦代辦服務,實現企業“一次不用跑”“辦事不出園”。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探索成立應急轉貸基金,提供便捷金融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持續深化縣鎮村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抓好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鄉鎮體制改革、農村“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農村金融改革。深入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探索縣屬國企與央企成立合資合股公司,創新縣屬國企參與縣重大投資項目建設模式。
增強開放引力。積極向西開辟融入RCEP?和“一帶一路”高水平對外開放新賽道。引導外貿企業加強合作,提升自身對外貿易能力。推動郁南縣RCEP地標產品(無核黃皮)產業園區建設,促進黃皮、肉桂等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打造粵東西北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加快落實“貿易產業融合工程”“貿易平臺工程”,依托歐鉑利、華輝、合力等外貿龍頭企業,全力支持指導企業增資擴產,著力擴大傳統商品出口,力促電池、燈具、肉桂等外貿數據回流。緊盯在建外貿項目建設,力促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強化外貿項目招商,對外貿項目優先安排用地,不斷增加外貿型企業數量。
釋放創新活力。借力“雙百行動”,助力向東融灣,與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加快共建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郁南分中心,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和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以佛山三水區對口幫扶為契機,在珠三角地區探索建設“科創飛地”?。扎實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快創建省級高新區工作進程,加大科技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推動浩宇化工、山東裕能項目引進專利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生產,加快大灣化工園區中試基地落地。培育一批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推進創新賦能產業升級。重點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培育電商人才,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六、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消費投資驅動力
堅持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準高效實施一攬子政策,抓項目促投資,加快激發消費潛能,跑出郁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力促投資量質齊升。著力抓好我縣總投資446.7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8.3億元的31個市以上重點正式項目,加快環北工程、郁南循環熱力發電項目等項目建設。推動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建設,實行債券資金支付進度落后通報預警和處置機制。強化國資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縣交投公司作用,推動發行企業債券,撬動更多有效投資,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支持粵科(郁南)高質量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優質項目,發揮“以投帶引”作用。
力促消費復蘇回暖。提高“食在郁南、游在郁南、購在郁南”美譽度。有序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節慶經濟”等消費新業態和新場景,積極開展大宗商品促消費活動。加大對商貿、文旅等企業的政策幫扶和培育力度,推進中宏國際商貿城等高端商業綜合體、商業步行街等商業帶建設,力爭實現全年新增2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扎實推進國家級示范縣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加快建設一批商業中心、鼓勵商貿企業下沉,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改善優化縣域消費渠道。用好房地產“金融16條措施”?等政策,繼續舉辦大型購房活動,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七、堅持擦亮“綠美郁南”底色,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深化綠美郁南生態建設,勇當提升生態核心競爭力的排頭兵,致力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節約集約,以綠美為底描繪瑰麗郁南畫卷。
持續推進綠美郁南生態建設。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為抓手,全面提升生態質量,提高縣鎮村綠化成效,推進城鄉綠美融合,將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成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實林長制,持續開展打擊毀林深耕種植南藥專項行動,摸清底數,標圖建庫,“減存量、遏增量”。加大森林資源管理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嚴防森林火災和病蟲害,年內建設森林防火應急道路300公里。加快國家儲備林項目進度,積極發展碳匯交易、林下經濟等新業態,力爭年內新增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加強對西江、南江流域的系統治理,持續開展非法網箱養殖專項整治,確保考核斷面和飲用水源地等水質持續達標。加快連東堤險工險段整治,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的水美南江。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水塘河道清淤和各類水體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城區無害化處理垃圾填埋場整治工程,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快推進總量減排、清潔生產、危廢管理等工作。
持續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持續深入推進“三線一單”?實施應用。充分挖掘本地減排潛力,推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穩步推進郁南大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建設,加快推進大唐郁南東壩鎮8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華潤郁南欣茂200MW風電+農文旅項目,推動華潤云浮郁南潤河鄉村振興示范性復合光伏項目等全容量并網,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規劃建設。
八、堅持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效能,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傾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力擦亮西江中學百年名校招牌。抓好南都學校、都城鎮初級中學A幢教學樓、通門鎮中心小學教學樓等項目建設,計劃年內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約1300個。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年內完成35所學校運動場升級改造,科學有序推進6個教學點的撤并工作。持續推進集團化辦學,深入實施“新強師”?“三名”工程?。推進中小學?!绑w育藝術2+1”工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努力推進健康郁南建設。持續推進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力爭縣域住院率達到90%以上。大力推動省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建設醫共體“醫防融合”和分級診療體系。持續加強“一老一小”健康服務。重點推進縣中醫院易地新建項目。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加強鄉鎮衛生院中醫康復理療示范??平ㄔO,力爭將連灘中心衛生院中醫康復理療專科創建成為市級重點???。
大力繁榮發展文旅事業。提升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建設一批“粵書吧”“粵文坊”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建設磨刀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南江流域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彰顯“嶺南祖地”文化底色。持續推進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桂圩紅溪谷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河口鎮文旅名鎮建設工作。繼續做大做強無核黃皮文化節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打造郁南特色文旅IP。
奮力增進社會民生福祉。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項工程。多措并舉推進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參保繳費,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推動退役軍人服務體系提質增效。加快推進都城鎮連珠二路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投入使用。建設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健全“一中心多站點”養老設施網絡,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合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平安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郁南、平安郁南。壓緊壓實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質量強縣建設。擦亮“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牌子,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地見效,鞏固提升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成果。高質量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高質量完成征兵任務。推動郁南縣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在汛期前落地,提升氣象監測預警能力。加快大灣化工園區12項區域評估進度,推動評估成果落地應用。確保大灣消防救援站年內入駐,完成歷洞、東壩、寶珠、大方四支專職消防隊建隊任務,形成“2+13”消防力量?布局全覆蓋。強化可疑企業的線索調查和非法金融行為的風險監測。穩妥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扎實做好安全生產、森林防滅火、防汛防旱防風、地質災害防治等各項工作,加強縣鎮村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抓好校園安全、南廣鐵路沿線安全隱患整治,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九、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升行政效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打造政治堅定、服務人民、尊崇法治、廉政勤政的有為政府。
建設權責統一法治政府。認真貫徹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推動落實“一規劃兩綱要”?,鞏固拓展縣政府常務會議學法、政府法律顧問等制度成果。推進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深入推進“八五”普法,提高基層法治水平。繼續推進鄉鎮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建設人民滿意服務政府。全面深化“數字政府2.0”建設,強化“一網協同”政府治理,優化政府系統一體化協同辦公。縱深推進“數字機關”建設,推廣電子公文應用和無紙化會議。推動政務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提高線下“只進一門”、線上“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水平。推進鎮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管理,深化“粵系列”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等領域數字化智慧化治理水平。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快辦理民生實事,全面打造人民滿意的高效能服務型政府。
建設務實高效廉潔政府。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正風肅紀反腐,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過“緊日子”保障人民群眾過“好日子”。不斷加強審計監督,優化“巡審結合”工作模式,認真抓好十三屆省委第三輪巡視反饋問題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縱深推進縣政府工作“三大體系”,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末端督查法”,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以鐵的意志、鐵的紀律嚴肅整治“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等不良現象,全面提升縣政府系統戰斗力執行力落實力。
各位代表!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扛起“小塊頭也要有大作為”的責任擔當,堅持用“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的方法來抓落實,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聚力打造“大灣區生態產品供給地、粵東西北綠色經濟示范地”,向“五年再造一個新郁南”目標奮勇前行,努力為云浮建市30周年交出一份“爭先進位、跨越發展”的優異答卷!
注 釋
?、偈∥?310”具體部署: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錨定一個“走在前列”總目標,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奮力實現“牽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海上新廣東、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好的答卷、推動共同富裕、構建新安全格局、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十大新突破的部署要求。
②市委“248”戰略目標體系:指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兩年上臺階、四年大發展、八年大跨越的戰略目標體系。
③市委“365”競標爭先體系:指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鞏固“三大優勢”(先天稟賦形成的競爭優勢、先行先試形成的競爭優勢、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形成的競爭優勢),競逐“六條賽道”(縱深實施“東融灣區”策略,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實現更大作為;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更大作為;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實現更大作為;深入推進綠美云浮生態建設,在鞏固提升生態核心競爭力上實現更大作為;扎實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在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上實現更大作為;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云浮法治云浮上實現更大作為),打響“五場硬仗”(縱深推進科技創新“突圍仗”、優化營商環境“翻身仗”、城市建設品質提升“攻堅仗”、基礎設施“升級仗”、民生短板“補給仗”)的部署要求。
?、芸h委“345”行動方案:指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在實施“三大戰略”(“工業強縣”戰略,“農業特縣”戰略,“文旅興縣”戰略)中鞏固現有優勢,在寫好“四篇文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大文章、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文章、縣域國際化探索大文章、統籌發展和安全大文章)中壯大先發優勢,在打響“五場硬仗”(推動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升級基礎設施、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中打出郁南勝勢的部署要求。
⑤百千萬工程: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2022年12月8日,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通過《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要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的戰略、新型城鎮化的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奕笞ナ郑褐纲Y源經濟、園區經濟、鎮域經濟。
?、吡鶄€百億產業:指綠色能源、綠色化工、綠色建材、水資源、礦產資源、黃皮六個產業。
?、嘭斦叭!保褐副;久裆?、保工資、保運轉。
?、帷?+6+N”基層治理工作體系:“1”指綜治中心,“6”指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網格、云浮綜合治理指揮平臺,“N”指群防群治隊伍、云聯防品牌、最小應急單元、好人隊伍等。
?、狻笆畞y”整治:指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擺、亂停亂放、亂貼亂畫、亂扔亂倒。
?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即建設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條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
?一江兩港區:“一江”指西江,“兩港區”指南江口港區和都城港區。
?一園三區:指廣東省郁南產業轉移工業園都城片區、大灣片區、南江口片區。
?“四上”企業: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統稱。
?“水稻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指設立“零碳金融服務站”或“零碳銀行網點”,引入檢驗檢測機構對水稻生態碳匯價值進行專業檢測,評估水稻種植未來碳匯收益,并以此作為質押。
?整園授信:指金融機構通過對整個園區進行評估,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或其他金融支持。
?雙百行動: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廣東啟動實施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組織化、系統化、項目化推進省內百家高校院所與百個涉農縣(市、區)結對共建,覆蓋全省。
?五育并舉:指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五個方面的教育理念。
?醫共體“六統一”管理:指實現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等統一管理。
?“三支一扶”畢業生:指大學生在畢業后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
?三公示:指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批前公示、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公示。
?“八五”普法規劃:指《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政府工作“三大體系”:指責任指標體系、工作任務體系、督查考核體系。
?“放管服”改革: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企業“小升規”:指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向規模以上企業轉型升級。
?五館一中心:五館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和檔案館(科技館),一中心指青少年活動中心(社會實踐中心)。
?美麗圩鎮“10個1+N”基礎設施建設:“10”指的是云浮市美麗圩鎮創建的十個建設重點,包括“一個功能完善的黨群服務陣地、一個鮮明的主導產業、一個有特色風貌的示范街區、一個星級農貿市場、一個開放共享的文體場所、一個地段的萬里碧道、一張健全的雨污分流和垃圾分類處理網、一張全覆蓋的基本醫療衛生和養老保障網、一張優質均衡的學前和義務教育服務網、一張‘微網格’大治理平安網”?!癗”指其他相關基礎設施。
?兩標一碼一單:指商標、標識、產品溯源二維碼和質量檢測合格單。
?五邊四旁:指在城市或者鄉村的環境美化中,對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進行綠化;同時,也對村旁、路旁、水旁、宅旁進行綠化。
?鄉村振興“三帶”建設:指建設美麗鄉村風貌帶、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振興示范帶。
?寶珠鎮“六個一”基層治理經驗:指堅持“一份管理制度”為引領,“一個收費方案”為保障,“一份承諾書”為抓手,“一個公示欄”為導向,“一名保潔員”為帶動,“一名監督員”為支撐。
?四好農村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飛地經濟:指兩個互相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農村“三塊地”改革:指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RCEP: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科創飛地:指政府、園區、企業通過跨區域單獨或合作建立離岸孵化器、眾創空間、園區、研究中心或實驗室等方式設立的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平臺。
?金融16條措施:指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提出的穩定房地產融資、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推進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階段性調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等六方面共16條措施。
?六大行動:指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
?河湖“清四亂”:指依靠河長制,清理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
?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新強師”工程:指《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新強師工程”,主要是圍繞師德師風建設、校長隊伍專業化、骨干教師隊伍培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水平教研隊伍、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重點加強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全省基礎教育校長、教師、教研員能力素質。
?“三名”工程:指“名師、名班主任、名校(園)長”工程。
?體育藝術2+1工程:指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13”消防力量:“2”指2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站(一環東路消防救援站、大灣消防救援站)?!?3”指除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站駐點的都城鎮、大灣鎮外,其他13個鎮的政府專職消防隊。
?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指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區)四級的法治創建活動。
?一規劃兩綱要:指《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
?四下基層:指領導干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