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廢氣 根據《報告表》分析,本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廢氣主要為皮帶輸送粉塵、破碎、篩分粉塵、裝卸粉塵、堆場揚塵、灑水車揚塵、轉運粉塵以及生活區食堂產生的油煙廢氣。 (1)皮帶輸送粉塵 本次項目在灰巖礦破碎加工過程中各工序均使用皮帶連接運輸,該過程會產生粉塵,本次項目擬采用全密閉輸送帶,并設置袋式除塵器有效除塵,抑制粉塵產生。 (2)破碎、篩分粉塵 建設單位擬于相關設備處設置帶軟質垂簾的集氣罩收集破碎、篩分設備產生的粉塵及該過程物料裝卸過程的粉塵,粉塵收集后通過中央抽風系統引至布袋除塵器進行處理達標后由15m高排氣筒排放(排氣筒編號分別為DA005~DA0024)。 (3)裝卸粉塵及堆場揚塵 建設單位采用全密閉式倉儲,并擬在緩沖料庫及制砂前緩沖料庫皮帶輸送機裝卸料處安裝集氣罩收集堆場儲存過程產生的粉塵及物料裝卸時產生的粉塵,粉塵收集后經布袋除塵器處理達標后由排氣筒排放(排氣筒編號分別為DA001~DA004、DA0025~DA0028),同時在料庫頂部設置霧炮對未能收集的粉塵噴淋灑水降塵。 (4)油煙廢氣 經油煙凈化設施處理達標后由排氣筒引至樓頂排放(排氣筒編號分別為DA30)。 綜上所述,本項目顆粒物排放可達到廣東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的第二時段二級排放限值及無組織監控點濃度限值;油煙可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中表2飲食業單位的油煙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小型油煙凈化設施最低去除效率。 (5)轉運站粉塵 本項目設置8個轉運站,用于物料在車間之間的轉運,項目轉運站采用全密閉形式進行轉運,且轉運站內皮帶機受料點均設置除塵設施進行收集處理,同時,建設單位擬于各個轉運站的皮帶輸送機裝卸料處安裝集氣罩收集粉塵,粉塵收集經布袋除塵器進行處理達標后由15m高排氣筒排放排放(排氣筒編號:DA031-DA038)。 (6)灑水車揚塵 項目設置一輛灑水車進行道路灑水,因本項目原料、產品進出均采用皮帶運輸機經全密封廊道運輸,因此項目內道路幾乎不產生揚塵;經過灑水降塵,灑水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可以忽略不計。 2、廢水 本項目洗砂、水洗工序廢水經自建廢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于洗砂工序中,不外排。回用水質執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24)(2024年10月1日實施)表1的再生用水作工業用水水質限值,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中的旱地作物水質標準,回用于廠內綠化,不外排。 3、噪聲 本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為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建設單位擬實施以下噪聲防治措施: (1)對于設備選型方面,應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 (2)對設備進行合理布局,項目應對空壓機加強基礎減振及支承結構措施,如采用橡膠隔振墊、軟木、壓縮型橡膠隔振器等。再通過墻體的阻隔作用減少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使用中加強維修保養,適時添加潤滑劑防止設備老化,使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因不正常運行所導致的噪聲增大 經上述措施及經距離衰減后,項目廠界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標準,周邊敏感點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對區域聲環境以及周邊敏感保護目標的影響不大。 4、固體廢物 根據《報告表》分析,項目營運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污泥、沉渣(含泥餅)、沉降粉塵、布袋除塵器收集的粉塵、廢潤滑油、廢潤滑油桶和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及廢油脂。 生活垃圾定期交由環衛部門處理;餐廚垃圾及廢油脂收集后交由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置;項目運營期產生的沉渣(含泥餅)經收集后暫存于濾餅庫、粉塵經收集后儲存于成品庫中的固廢暫存間,定期交由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公司清運;污泥統一收集后交由專業單位回收處理。 項目產生的廢潤滑油、廢潤滑油桶和含油廢抹布等危險廢物于危廢暫存間暫存,暫存后交由有相應資質單位處置。 5、地下水環境 根據《報告表》分析,本項目對地下水可能存在的影響主要生活污水管道、洗車平臺配套的沉淀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的泄漏。項目對排污管道進行防腐、防滲的設計處理,洗車平臺配套的沉淀池、初期雨水收集池采取防滲措施并定期檢查,不會帶來因滲漏而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6、土壤環境 根據《報告表》分析,本項目無生產性廢水排放,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中的旱地作物水質標準,回用于廠內綠化,不外排;項目廠區內的生活污水管網、洗車平臺配套的沉淀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實施底部硬底化措施,可有效防止污水下滲到土壤;項目產生的廢氣經過有效處理后排放量不大,且不屬于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對土壤影響不大。項目固廢暫存間和危廢暫存間均做好防風擋雨、防滲漏等措施,可防止污染物泄露下滲到土壤。因此本次項目不存在土壤污染途徑。 7、環境風險 根據《報告表》,本項目涉及的危險物質的Q值小于1,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為簡單分析,項目主要環境風險為火災爆炸引起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廢水處理設施泄漏: 建設單位擬在廠區設置一個容積為2200m3的事故應急池,當發生火災事故和泄漏事故時,消防廢水和泄漏廢液通過地表徑流進入雨水渠,將總排放口閘門關閉后,事故廢水自流進入事故應急池,可有效防止火災爆炸和漏事故的廢水進入附近地表水,避免對水體和土壤造成重大影響。 建設單位在落實《報告表》提出的風險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將項目的環境風險降到較低水平,因此,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是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