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一開始我也感到恐慌和迷茫,沒想到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畢業于五邑大學的王鍶鈺說。與全國840多萬應屆生一同踏上求職之路后,她在廣東通過“展翅計劃”空中雙選會投遞簡歷,很快收獲7家企業為她拋出的繡球。
如何破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青年的求職難題?廣東多措并舉幫助青年創業就業,積極開展“展翅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行動、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山區)計劃”、“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累計開展實習、就業招聘活動超400場次,吸引近6萬家企業發布逾百萬個崗位,有效服務就業人數8.7萬人。
幫助逾1800名貧困青年學生有效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在哪里?在王鍶鈺看來,不了解自身的能力和需求,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是主要原因。參加“展翅計劃”空中雙選活動時,她發現可以免費做“職業綜合能力”測評,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做完。“沒想到我的目標和方向一下明確了許多。”
疫情期間,團省委積極引導各新媒體平臺發揮線上服務功能,解讀穩就業政策信息,開展就業觀引導、求職能力提升等服務,并通過多種方式,為青年提供就業信息對接和培訓服務。
黃治安是韶關市廊田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廣東創業”微信公眾號上,他留意到了正在進行中的“兩幫兩促”脫貧攻堅專場招聘會。“根據系統的推薦,我投遞了家鄉的家電維修人員等多個崗位,沒想到很快就有了回應。”黃治安高興地說。現在,他已順利入職,從事寬帶的安裝與維修工作。
崗位有效匹配的背后,是廣東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優勢,綜合分析,精準對接的結果。此外,廣東還分類開設了高校、地方、直播、兼職等專場招聘會,進一步提高招聘效率。如團省委聯合各高校,依托各大求職平臺開展5場扶貧專場招聘會,累計發布崗位1.4萬個,幫助逾1800名貧困青年學生有效就業。
為引領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團省委持續推進“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培養工程,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建立脫貧攻堅重點項目庫,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工程已吸引全省近2000名農村青年報名參與,幫扶3600余貧困農戶實現增收。
“西部(山區)計劃”擴招至1600人
“和這里的學生一同成長,看著他們慢慢發生改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畢業于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陳曉玲是去年參加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山區計劃“一校一社工”專項活動的一名志愿者。她在河源市和平縣下車中學已支教一年。
如今,隨著我省各類志愿服務項目招募規模的不斷擴大,更多青年有了參與志愿服務的機會。如2020年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山區)計劃”便擴招至1600人。高校畢業生通過報考西部計劃,可赴我省粵東西北等地開展支教、支農等志愿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
疫情之下,大學生參與雙創競賽的熱情不降反升。為指導、幫助青年創業,我省積極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如舉辦第七屆“創青春”廣東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創青春”廣東青年文化和旅游創新創業大賽,6月份競賽啟動以來,主辦方已收到近千個項目報名。
即將迎來決賽的第十二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也備受青年創業者的關注,據統計,全省共有146所高校逾3400個項目報名,注冊申報項目比上屆增加22.7%。
作為第十二屆“挑戰杯”創業大賽參賽者,廣東工業大學學生韋怡婷表示,大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創業難度大,通過參加比賽,得到專業投資人的建議和指導,有利于更好地改進自己的項目,規避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